“辜”姓是個獨特的姓,也是唐太宗所親賜,賜姓至今約距(公元1370年)年的歷史。
辜氏源流來自魏晉南北朝時代,當時朝代動盪不安,濟南下邳人林禒,奉敕守晉安郡(今福建)。
林祿于東晉穆帝永和十二年(公元361年),逝世后被追封為晉安郡王,為“林”姓入閩始祖,后代散居福建仙甫及漳泉一帶,成為閩省大家族。
林祿第八世孫林正,即是“辜”姓的得姓始祖。林正字“達中”,原居莆田,唐太宗八年(公元634年),進士及格,授江西觀察史,他為官廉正愛民,很受百姓愛戴。
唐貞觀十五年(公元641年),江南道大旱,民不聊生。林正憫民饑苦,不及稟奏朝廷,便毅然下令開官倉放糧賑濟饑民。
當地豪紳乘機構陷,事聞于朝,唐太宗起初大怒,詔令將林正逮捕下獄法辦。江西百姓聞訊,不忍林正蒙受冤屈,聯名上萬民表與朝廷,代其辯冤。
與“林”姓血脈相連
唐太宗派人調查,方知林正是個清官,是壞人對他羅織構陷,便即下詔放林正出獄,並傳他上京陛見,曰;(卿家無辜受罪,今賜上無古人、下無不辛,昭其“辛苦”之德,合二字為一,就賜“辜”字為姓,是為該支林氏辜姓的始祖。
起初,大家以“辜林”稱呼新生的姓氏,對林正也以“辜林正”稱呼,后來干脆把林字去掉,林正成為辜正,成為辜氏得姓始祖。帝王賜姓,全族榮耀,所以該支林氏家族皆改為辜氏,世代相傳至今。
其后代聚族而居于江西,為感激皇上賜姓,將燈號稱(皇恩賜姓),宗祠稱為(嘉德祠)。
“辜”之得姓,是唐太宗賜姓的由來,證明“辜”、“林”兩姓血脈相連,先祖一直叮嚀后代,“辜”與“林”是同一個姓,絕對不得有聯婚關係。
辜正公定居江西
辜正告老定居于江西,他逝世后,當地百姓為他建嘉德祠以表懷念。
辜正公第5代的第3房(第3兒子)祖興及第4房(第4兒子)致政,分別遷徙到福建的永春及廣東的潮州。
現在來自福建永春的辜氏族裔,都尊稱祖興為辜姓始祖。
祖興的兒子永資在永春建立嘉德祠,嗣后,辜姓族裔便以“嘉德”為堂號,以資鑒別身分。
恭請家鄉神明落戶士毛月
早期的大馬辜氏先賢,從中國福建省永春縣恭請家鄉神明“三代祖師爺”分身回國,輪流在各個家庭供奉一年,隨著宗親會成立才停止,正式供奉在會所。
辜氏先賢在祖師爺保佑下,遠渡南中國海,抵達南荒之地開山僻地,把祖師爺供奉為神明,落戶士毛月后,為了精神寄託,也恭請家鄉神明“三代祖師爺”分身,安奉在士毛月。
“三代祖師爺”每年輪流在一位鄉長家中供奉,但開放所有宗親膜拜,形成聯繫宗親的橋樑,也帶動宗親在紅事、白事的參與,互助的活動。
隨著時代環境改變,年輕一代的信仰意識開始淡化,越來越少人認同輪流供奉祖師爺的習俗,雪隆辜氏宗親會就把祖師爺帶到會所供奉。
出版《辜氏辜事》特刊
為讓更多人認識辜姓淵源和發展,以及辜姓在大馬生根的過程,馬來西亞辜氏宗親會推出《辜氏辜事》馬來西亞傑出辜氏宗親特刊。
《辜氏辜事》不只記載辜姓的來源和發展,也記載15名在大馬事業有成的辜姓人士奮鬥歷史,希望通過成功人士的介紹,讓年輕一代學習他們創業過程中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。
特刊中記載了辜姓與唐太宗的淵源,辜姓在永春與潮州的分支、世系表、桃源辜氏二祠和三代祖師等簡介文章。
辜鴻銘號稱“清末怪傑”
辜鴻銘是辜氏名人,他是中國近現代為數稀少的一位博學漢學中國傳統的同時,又精通西方語言與文化的學者,號稱“清末怪傑”。
他精通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拉丁文、希臘文及馬來文等9種語言,通曉文學、儒學、法學、工學與土木等文、理各科。
他翻譯中國“四書”中的《論語》、《中庸》和《大學》,並著有《中國的牛津運動》(原名《清流傳》)和《中國人的精神》 (原名《春秋大義》)等書,向西方人倡揚東方文化和精神,產生重大影響,在西方形成“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,不可不看辜鴻銘”的說法。